市级非遗项目—钟山寺庙会

钟山寺庙会,始于唐。是以民间信仰为主要内容的民间群众性活动和民间文化活动,是甘肃河西走廊地区著名的庙会之一。它承载着大量的民俗事项,受到了当地群众的重视。
钟山寺位于山丹县焉支山,据山丹县志记载唐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建神祠于焉支山麓,唐玄宗天宝间(公元七四二——七五五)封山神为宁济公,在焉支山修建了“宁济公祠”。”明代,曾修葺为寺,当地人称后寺。万历二十年(一五九二),山丹卫指挥使朱冠主持修建一寺,称前寺,前后相距不远,邑人总称其为中山寺。明代甘肃巡抚田乐、候东莱、都督同知张成曾铸大钟一口悬于寺中,后人又称钟山寺。前寺坐落于直沟门对面半山腰,后寺雄立于陡壁悬崖,沿羊肠小道方可到达,往昔,殿宇、廊榭、钟鼓、斋室,僧舍,厨亭毕具,晨钟暮鼓,罄瑟相闻,住持轮番,香火不断。每年六月初六(农历)日,为钟山寺庙会,张掖、民乐、永昌及本县群众来山观景,求神拜佛,采药防疫,这个习俗一直流传至今,可惜巍峨辉煌的古刹已在十年动乱中,视为“四旧”而毁。今钟山寺是在原址上复建而成。
钟山寺庙会,又叫“庙市”或“节场”,庙会的特征是,在于它高度集中的反映了文化、文物、文明、考古的价值。与集市类庙会相区别,是典型的民间信仰活动庙会是高塘塬区的信仰文化空间。儒、释、道和民间吉祥神共处一庙,香客各取所需。从而,形成了一种和谐相处的文化氛围。是中华文化传统的节日风俗。早期的庙会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,属于民间信仰的酬神活动,后来纷纷与佛、道两教结合,从而成为重大的宗教节日活动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,庙会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,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,成为山丹市集的一种重要形式。
山丹钟山寺庙会发展到今天,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人从省内外云集,随着参与庙会人流的不断增加,红火的“庙会经济”已经给山丹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,使周边的商业、酒店餐饮业和其它服务业也相继得以发展。钟山寺庙会因其规模盛大、内容丰富,参加者众多,在甘肃河西一带具有深远的影响。


分类
工作动态
非遗传承
群文活动
艺术欣赏
服务预约
精彩推荐
活动预约
培训辅导
线上舞台
非遗传承
赶大集
分馆建设
馆办团队